【直播回顾】从第一颗牙开始:守护宝宝一生的微笑礼物
发布时间:2025-07-14 10:39:15
近期,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主办的“健康广东口腔科普直播”系列节目如期开播。本期主题为《从第一颗牙开始:给宝宝一生的微笑礼物》,特邀海珠广场院区儿童口腔科熊华翠副主任医师、陈希彦主治医师,携手主持人陈浩玲主治医师,为广大观众详解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直播间累计观看量超20万次。
直播内容集锦
宝宝口腔健康必修课:
从第一次看牙到换牙全指南
01第一次看牙别错过,定期检查是关键
宝宝1岁以内就应完成首次口腔检查,此时医生会评估喂养方式、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状况,提供针对性护齿指导;之后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若孩子属于蛀牙高风险群体(如曾有多颗龋齿、爱吃甜食且口腔清洁不到位),需缩短至每3个月复诊一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干预,将口腔疾病扼杀在萌芽阶段。
02婴幼儿龋齿:多维度预防更有效
预防婴幼儿蛀牙需多管齐下,从喂养到清洁层层把关:
科学喂养:6个月前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不额外喂水和果汁;夜奶需逐步减少,6个月后尽量戒掉,避免奶液长时间滞留牙齿表面滋生细菌。
控糖与清洁:控制吃糖频率,相同糖分多次食用危害更大;饭后吃甜食需及时刷牙。口腔清洁需分阶段:未长牙时用湿纱布擦拭牙龈和舌苔;长出第一颗牙后,使用硅胶指套牙刷或小头软毛牙刷刷牙,萌出相邻牙齿后需用牙线清洁邻面。
避免细菌传染:大人切勿用嘴试奶温、亲吻宝宝嘴巴、嚼饭喂食或共用餐具,防止蛀牙细菌通过唾液传播给孩子。
03刷牙工具选择:
牙刷选刷头约2颗门牙宽、超软毛、短粗防滑手柄的,卡通造型或带音乐计时功能的款式更易吸引孩子配合。牙膏优先选含氟防蛀款,3岁前挤米粒大小,3岁后挤豌豆大小;建议选低泡、孩子接受的口味,品牌无需过度纠结,关键是孩子能配合。
小贴士:宝宝不会吐泡沫无需紧张,少量吞咽含氟牙膏安全无害。刷牙时让孩子低头,方便泡沫流出;刷完后用纱布擦净口腔并协助漱口。多数孩子4-5岁学会漱口后会改善,坚持刷牙是核心。
04窝沟封闭:给牙齿穿上“防护衣
学校组织的窝沟封闭非常值得做,如广州市自2011年起对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实施免费六龄齿窝沟封闭项目,由指定医疗机构操作,家长可凭回执带孩子前往,无需担心材料和效果,项目会有专家定期检查成功率和脱落率。
乳牙虽会替换,但若窝沟较深、蛀牙风险高,也需做窝沟封闭。理论上乳磨牙完全萌出(约2-3岁)后即可进行,具体需医生评估孩子配合度。需注意的是,窝沟封闭并非一劳永逸,孩子若有吃粘糖、咬铅笔、啃冰块等习惯,会加速封闭剂脱落,建议每3-6个月检查一次,脱落或磨损后需及时重新封闭。
05涂氟:给牙齿加层“抗酸盾”
涂氟是预防蛀牙的有效手段,氟能与牙釉质结合,增强牙齿抗酸能力,减少牙菌斑产酸,还能修复早期脱矿,显著降低患龋率。爱吃糖、易蛀牙的高风险孩子,建议每3个月涂一次;口腔卫生好、低风险的孩子,每6个月涂一次即可。此外,涂氟安全性高,只要用量规范,氟剂会快速凝固,不易被吞咽,少量吞咽对身体无影响,且操作简单无疼痛感。
注意事项:涂氟后仍可能蛀牙,若回家后不认真刷牙、不用牙线导致食物残渣堆积,常吃黏性零食、喝碳酸饮料使口腔长期处于酸性环境,未定期补涂,或涂氟后立即进食、仍保留夜奶习惯等,都会影响效果。防蛀需涂氟、刷牙、用牙线、控制饮食、定期检查协同配合。
06换牙期:这些情况要留意
孩子6岁左右开始换牙,乳牙是否拔除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若乳牙松动影响进食,可像摘成熟果子一样轻轻拔掉,让孩子进食更舒适。
若新牙已萌出而乳牙未脱落(即“双排牙”),必须及时拔除,否则新牙会因空间不足长歪,影响牙齿排列。
07新牙迟迟不长怎么办?
乳前牙脱落后,恒牙通常3-6个月会萌出,超过1年未萌出需就医检查。常见原因包括:恒牙胚发育较慢(属正常生理差异,恒牙一般需牙根发育至2/3左右才会萌出)、乳牙滞留(残留牙根阻碍恒牙萌出,需医生取出)、多生牙或牙瘤阻碍(需拍片确认后处理)、牙龈过厚(可手术切开助萌),极少数为先天性缺牙(门牙区域少见)。建议家长先观察3-6个月,若牙龈发白肿胀、触摸有硬块,需及时就诊,必要时拍X光片确认恒牙胚情况,由专业医生判断处理。
08乳牙蛀牙:及时处理莫忽视
很多家长认为“乳牙会替换,蛀牙不用补”,这是错误观念。乳牙蛀牙必须及时处理:若放任不管,会影响孩子进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生长发育迟缓;乳牙龋坏深入牙根引发炎症,可能影响下方恒牙胚,导致恒牙发育不良、萌出异常;还可能影响孩子语言发音和社交自信,使其因牙齿问题产生自卑心理。
对于不配合或年龄较小的孩子,可采用温和治疗方式:用氟化物保护漆减慢蛀牙进展,无痛手工补牙(不用牙钻,用特殊工具清理后填充含氟材料),或过渡性补牙(简单处理维持牙齿功能,等孩子长大再彻底修复),这些方法孩子接受度高,也能减少家长的育儿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