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口腔医学院优秀学生风采展
发布时间:2024-03-30 18:08:46
在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有这样一群优秀学子
他们励志勤学,刻苦磨练
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聚焦青春榜样
汲取前进力量
来一起听听栾傲涵、张红艳、林明楷、林俊达、谢雨欣
五位优秀学生的心得感悟
栾傲涵
姓名:栾傲涵
年级专业:2019级口腔医学专业
荣誉经历:
2019-2020学年校奖学金二等奖;2020-2021学年校奖学金一等奖;2021-2022学年校奖学金三等奖;2022-2023学年校奖学金一等奖。2021年苏武康社会奖学金一等奖。南方医科大学2020-2021年度“南方医科大学优秀共青团员”。连续四年获评优秀学生。已推免为本校硕士研究生。
2020年广东省大学生游泳锦标赛男子甲组50米蛙泳第七名、男子甲组4*50米混合泳接力第五名;2021年广东省大学生游泳锦标赛男子甲组50米蛙泳第七名,男子甲组4*50米混合泳接力第六名;2022年广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游泳项目男子甲组4*50米混合泳接力第五名;2022年广东省大学生游泳锦标赛男子甲组4*50米混合泳接力第七名。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18次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年会本科生临床操作技能展示四等操作技能展示;“2023年口腔院校本科生临床操作技能虚拟仿真展示”中获得“虚拟仿真口腔局部麻醉术优秀展示”。并多次获得寒招团体奖项及优秀志愿者。
心路历程:
大家好,我是来自口腔医学院2019级口腔医学的栾傲涵。很荣幸能够获评本学年的优秀学生,也很感谢大家能够给我这次分享心得体会的机会。
大一和大二期间,我在顺德校区学习生活。前两年的刻苦学习,让我的总绩点保持第一,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余时间,我积极参与多项实践,并任共青团南方医科大学委员会社团工作部项目组副组长,参与组织举办了“十大歌手”、“社团文化节”等活动,锻炼了自己的统筹规划能力与执行力。
相比于大一和大二,我的大三、大四主要精力都用于专业课的学习。大三、大四科目的难度和数目都有明显的增加,要想学好,就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毅力。于是我争取延长自己的学习时间并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以达到学习效果。在平时,我以课本为主,把书上的老师讲的重点或者自己觉得重要的部分尽量掌握,其余的部分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分配相对较少的时间,通过反复记忆和刷题来进行巩固,并结合网课来进行补充学习。对于学习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节奏,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我也抓住实验课机会对实操进行练习,并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年会本科生临床操作技能展示,提高了自己在临床技能方面的熟练程度。
现在我在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进行轮转实习。我在实习轮转中真正以医务工作者的身份与患者进行接触,感受到了作为医生的义务与责任,也认识到了成为合格医生所需要的磨练。虽然我还远未达到一名临床医生应该具有的水平,但是也理解了患者对于医生的要求和希冀,理解了医患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也感受到了给予患者帮助之后的喜悦感与收获感。我想这会成为我在学医路上持续前进的动力:为了能用自己的力量真正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感受医务工作者工作氛围的同时,我也在各个科室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实现了对于典型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的进一步巩固,将对疾病的认知从书本上的文字转换成了现实中的病例。实习的经历让我懂得了在临床中,信心与技巧都是从实践中习得的,我们需要不断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精益求精,促进医学技术不断进步。
在学习之余,为了代表学校参加省大运会等多项省级游泳赛事,我坚持校游泳队的体育训练和日常自我锻炼。在学校游泳队邹杰老师的指导下,我的个人项目50米蛙泳的成绩持续取得突破,不断刷新自己的最快成绩。在接力项目中,凭借着队友们和我的共同努力,我们也多次取得了前八名的好成绩。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日常生活中我也在认真平衡体育锻炼和学习之间的关系,让自己不耽误锻炼以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好身体上的基础,同时也能够磨练意志。大学期间我还多次参加了寒招活动,并与团队共同取得了团体一等奖等多项好成绩。
在四年多的大学生活里,尽管有不如意、不如愿,有挫折,有遗憾,但我依旧收获颇多。著名的央视解说员贺炜曾经说过:“人生当中成功只是一时的,失败却是主旋律。但如何面对失败,却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样子,有的人会被失败击垮,有的人能够不断爬起来继续向前……我想真正的成熟并不是追求完美,而是直面自己的缺憾,这才是生活的本质。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这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并仍然热爱它”。学医路漫漫,把这段话分享给大家,与大家共勉。
我很感谢同学们努力营造出来的优秀的学习氛围,能在我懈怠的时候提醒我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感谢在我迷茫时鼓励我、帮助我的老师们和同学们,让我得以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在未来的研究生阶段,我一定争取改正自身的缺点,和南医的同学们一起努力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最后祝福大家能在自己的大学生活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成为梦想中的自己。也祝福学校、学院办学更上一层楼,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南医学子。
张红艳
姓名:张红艳
年级专业:2019级口腔医学专业
荣誉经历:
曾获2019-2020年度国家奖学金、连续四年获得校奖学金、三次获评校优秀学生、2021年第一临床医学院苏武康二等奖学金、2021“外研社杯”英语阅读大赛校级三等奖,已推免为本校硕士研究生。
心路历程:
作为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我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发展个人爱好,非常充实地度过了这五年。
我深知自己不是特别聪明的人,在学习上只有更加努力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在进入大学生活后,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努力争取获得奖学金。各位同学都非常优秀,在同学的积极学习态度的影响下,我也受到了积极学习的激励。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图书馆复习已然成为常态。还记得一个个为无法理解的知识点努力的夜晚,也还记得复习完成的满足感。
身为2019级学生,作为经历了新冠疫情的一届大学生,在这几年,我学到的最深刻的词汇即是自律。对于自由度较高的网课,只有通过自律才能准时完成学习任务,并且有所收获。在疫情期间,我养成了做计划的习惯。制定好近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预估完成整个科目学习所需的时间,及时调整任务进展情况,每当完成一项任务后,将其删除,我都会感到特别有成就感。在校期间,我选择适当地拒绝一些诱惑,专注于课堂知识的学习。长此以往,我具备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理解和消化复杂的知识。同时,适时地为自己设置一些奖励机制也特别重要。医学需要长期学习,劳逸结合才能持续进步。在这样的坚持下,我也如愿地获得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奖学金,将国奖、校奖和苏武康奖学金收入囊中。奖学金是对我学习成果和努力的认可,也不断激励着我继续努力学习。
除专业学习以外,我也积极参加一些科研活动。在校期间参与一项校级大创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了解科研的基本知识,了解开展科研活动的基本流程。在项目中主要负责文献的整理及汇报,并参与撰写了一篇综述。在老师的指导下受益匪浅,也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也积极培养课余兴趣。在参与一些比赛的过程中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还记得为OM大赛中的小发明的改进方案争论的模样,还记得为疾病预防大赛整理知识点、互相磨合的时期,还记得一次次为英语配音大赛琢磨发音语调的样子,还记得为寒招做准备,队员互相探讨回校方案的样子,也记得为参加摄影大赛捕捉下精彩瞬间的那一刹那……都说大学是无比精彩的时期,我认为也是如此。在较高强度的学习下,如何合理安排课余兴趣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充分利用时间,一定能过上丰富的大学生活。
回首这五年,有初入校门的懵懂,有定下目标后积极的冲劲,有遇到挫折后的失落与悲伤,有完成目标后的惊喜与释然。学医路漫漫,如果没有坚定的目标和初心,总有大大小小的挫折磨损我们的干劲。我想,持续激励我努力的重要的原因是,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愿各位都能在自己的目标指引下,实现自己的梦想。
林明楷
姓名:林明楷
年级专业:2020级口腔医学专业
荣誉经历:
连续三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曾获一次校一等奖学金和两次校二等奖学金;获得“互联网+”大赛省赛铜奖、“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中医药赛道二等奖、实验设计类三等奖;2022-2023学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
心路历程:
我叫林明楷,来自粤西滨海城市湛江吴川,现在就读的专业和班级是2020级口腔医学。大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知识的海洋,更是自我探索和成长的舞台。我踏入大学的大门时,带着对医学的憧憬选择了医学专业。然而,大一的学习生活让我逐渐认识到,我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更倾向于口腔医学。在深思熟虑后,我决定从临床医学专业转专业至口腔医学专业。这一决定并非易事,它意味着我要离开已经适应的环境,面对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我坚信,跟随内心的指引,选择对自己更有意义的道路,是每个人成长必经的过程。
转专业到口腔医学后,我适应了新专业的学业挑战,还积极参与校园生活。在大二那年,我有幸被任命为团学联文娱部的副部长,这个角色赋予了我组织和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宝贵机会。通过策划各种活动,我学习了团队协作、事件策划和领导技能。这些经验不仅增强了我的组织能力,还加深了我对社会服务和团体合作的热爱。同年,虽然前两次的入党积极分子竞选失败,但是我仍积极参与入党积极分子的竞选,并最终成功入选。这一经历不仅代表了我在政治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长,还反映了我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深化。到了大三,我继续投身党组织活动,并成功竞选成为入党发展对象。这一过程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未来的医生,我不仅要追求专业上的精进,还要在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方面作出贡献。
学业上,我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卓越的追求。大一时,我以专业第四的成绩完成了学年,而到了大二,我努力学习,并最终获得专业第一的成绩。这一进步不仅是分数上的提升,更是对自己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能力的一次认可。大三时,虽然面临着更多的课业和课外科研压力,但我也获得了专业第二的成绩。在这三年中,我连续三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一次校一等奖学金和两次校二等奖学金,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我的学术努力的认可,也是激励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在科研和竞赛方面,我投身其中,不断追求卓越。在师兄师姐的带领和指导下,我积极参与了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这两项大赛不仅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还让我深刻理解了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在“互联网+”大赛中,我们的项目获得了省赛铜奖,这是对我们团队创意和努力的肯定。同时,在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中,我们的团队专注于实验设计和医学研究的创新。我们的项目在中医药赛道中荣获二等奖,这不仅证明了我们在基础医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也显示了我们在实验设计方面的创造力和实用性。同时,我们还在实验设计类别中获得了三等奖。此外,在大三学年,我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一篇SCI论文,这意味着我的科研能力得到了专业领域的认可。这一科研成果不仅激励了我继续在科研道路上不懈努力,也坚定了我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继续追求学术卓越的决心。
除了学业和科研,我也热心于社会实践和服务。我参与了多个公益志愿项目,如寒招宣传、广州塔指引志愿者等。这些活动不仅让我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也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我更加坚信,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的责任不仅仅在于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为人类健康和社会福祉做出贡献。
回顾过去这些年的旅程,我深感每一步都是挑战与成长并存的宝贵经历。从专业的转换到学术的深入探索,从团队领导到参与科研竞赛,我的每一个尝试都加深了我对于追逐梦想的信念。这些经历不仅塑造了我作为大学生的身份,还让我学会了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社会成员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在专业转换中,我学会了如何适应和欣赏新环境。作为团队的一员,我明白了协作的力量和激励他人的重要性。参与科研竞赛则教会了我在压力下保持专注和创新。每一次努力和成功,都是我人生旅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不仅证明了我的能力,也丰富了我的人生体验。当然,在我过去的大学生活里也经历了不少挫折,但是我坚信,这些经历是我宝贵的财富,将指引我继续在未来的路上勇往直前。
林俊达
姓名:林俊达
年级专业:2021级口腔医学专业
荣誉经历:
入学至今担任2021级口腔医学分队长,兼任2021级口腔医学团支部副书记。
曾获2022-2023学年校级优秀学生干部、2021-2022学年校级二等奖学金、2021-2022校运会拔河第四名、2022-2023年院运会拔河冠军。
心路历程:
担任班长的这段时间里,我始终将服务同学、团结同学、做好学生工作放在心上,努力让我们的班级变得更加温馨和充满活力。
团结同学,始终是我心中秉持的坚定信念。我深知,班级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更是一个共同成长、彼此扶持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每个同学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员,我们共同分享着欢笑与泪水,携手走过每一个难忘的时刻。
为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与默契,我始终致力于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氛围。我积极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参与策划了每一次班级活动和团日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相互合作,共同创造美好的回忆。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的班级变得更加团结和融洽,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也愈发深厚。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携手前行,共同创造更多的辉煌与成就。因为只有我们齐心协力,才能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班级的精彩篇章。
在做好学生工作方面,我始终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我注重与同学们的沟通联系,了解大家不同的需求和想法,然后尽力去协调和解决各种问题。同时,我也积极与学校各部门沟通,为大家争取更多的权益和福利。我相信,只有真正站在同学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做好工作,正如雷锋所说的:“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
当然,我也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有时候处理问题不够周到,有时候沟通不够及时。但我一直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希望继续做得更好。
谢雨欣
姓名:谢雨欣
年级专业:2022级口腔医学专业
荣誉经历:
曾获2022年校级奖学金一等奖、2022年外研社国才杯英语阅读校赛一等奖、2023年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阅读校赛二等奖、2023年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笔译校赛一等奖、2022年“晖砚杯”医学知识竞赛优秀奖。
心路历程:
记得我第一次萌生学医的想法,是19年疫情期间上高一时,每天攀升的感染人数和死亡病例让恐慌的氛围在人群中蔓延,在大自然面前不堪一击的无力感让我第一次亲身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也正是那时候,电视里一群身着白衣的”蒙面战士“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在病毒的致命威胁下无畏逆行,与死神赛跑,与阎王抢人,捍卫着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到了高三接触到更多医学系列的纪录片,如《生命缘》、《闪闪发光的儿科医生》,医生这个职业在我心中变的更为丰满立体,在普通人眼里也许是高尚无私的,但事实上学医之路充满万千艰苦,是要耐得住一路读研读博的寂寞,是要忍得住而立之年别人早已事业有成而医学生才刚刚步入岗位不久的对比,是要经过层层考试,考研、考执业医、考主治等等。
医学生的成长从不是一朝一夕,在成为医生前,医学生要走很远的路。
是在进度飞快的系解课后精确记住人体极为复杂的骨,关节,肌肉,神经,局解课上被熏得眼睛流泪,是实验课后去吃饭逼迫自己不要想起实验课的内容,并开始加快进食速度,是晚上回到寝室,自己的衣服上也早已浸满了实验室的味道。
是开学不到两个月就拉开序幕的、战线长达一个多月的“考试月”,
是脱下手套后,手早已发白起皱,是实验课上连续站着三四小时,是背着一本本书跑来跑去。
以上的这些,都只是学医至今的一些小小波折,离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任重而道远。
在选择学医的那一刻起,我就意识到,我的学习不仅仅是,或是说并不是为了我个人的所谓绩点奖学金、评优评先,而是为我若有幸成为一名医生之后接触的每一位病人的健康负责,是医学生誓言的“生命所系,健康相关”,是我未来能不能在行医岗位上胸有成竹的底气。曾经在很多老生给新生的学习建议中看到“刷题库背答案”“三天速成一本书”之类的字眼,以自己花极少的时间速成高分而洋洋自得甚至向师弟师妹宣传这种看似事半功倍的”秘诀“,但就我个人而言,目前的考试的确是一门技巧性很强、应试方法很多的考察形式,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次课后的消化巩固,每个真正投入时间消化内化的知识点才真正能为我们所用,而所谓几天的速成高分只能得到一个极具欺骗性的阶段性成果,总有一天这些知识漏洞就会成为行医路上的绊脚石。
大一刚开学时,我对我真正追求在意的东西并不明确,于是随大流加入各种组织社团,我一边在不太适应的学习重担下苦苦挣扎,一边疲于应付社团组织的日常工作和各种志愿活动。大二之后,我开始将目光放的长远一些,大学五年过后,真正把握在手里的只有掌握牢固的知识和能力。于是掌握知识、学习技能、锻炼能力成为我的驱动力和小目标,因此,我逐渐学会以一种较为从容的状态面对大大小小的考试,坦然接纳成果失败的评优评先,在意过程的收获而不是结果的一个荣誉称号。就像局解开课时老师对我们所说的,若仅仅为学分绩点而学习,那局解这门低学分的课很多同学都会忽视,但若目光放长远来看,精益求精解剖每一处结构,在实践中对人体结构有更为清晰直观的认知,对我们日后的临床工作必定大有裨益。
应用政治大题的解题思路来说,无非是三步走:“是什么”——是现在的医学生,是十年后的医护工作者;“为什么”——因为生命所系,健康相关;“怎么做”——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如果要我给正准备学医,或是已经进入大学三个多月即将迎来第一个考试月的大一新生一点小建议,我还是上面的那些话,想清楚学医是为了一时的风光荣誉,还是为了以后救治患者的责任使命。投机取巧的人越来越少,脚踏实地的人越来越多,那么十年后有真才实学的医生才会越来越多,过失造成的医疗事故才会越来越少。这也是我学医一年多以来,驱使着我每次翻开课本的动力。在旁人眼里与死神赛跑的医生,就是在千锤百炼下成长起来的、内核强大的普通人,只是被赋予了特殊责任使命的普通岗位,只要我还在医学求学路上一天,就希望我自己所学所做,都无愧于当时选择学医的那个意气风发、志向高远又无惧无畏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