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为什么会移动?
发布时间:2024-01-08 09:54:35
想要进行牙齿矫正的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问:牙齿为什么可以排齐?牙齿长在骨头里为什么还能移动?为什么要一个月复诊一次?为什么矫正完了还要戴保持器?
如果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任何物体发生移动都需要力的作用,牙齿也不例外。牙齿长在牙槽骨中,就像大树长在土壤里,而牙齿与牙槽骨之间有一层膜样结构称为牙周膜。正畸治疗主要通过矫治器对牙齿、牙周膜、牙槽骨及颌骨施加适当的“生物力”,使其产生生理性移动,从而矫治牙齿不齐。
01
正畸力的来源
固定矫治通常会在牙齿表面粘接托槽,放置弹性金属弓丝,而弓丝的形变力就是正畸力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通过挂在托槽上的橡皮筋和链圈同样能产生正畸力。
隐形矫治器则通过高分子材料膜片的弹性形变,产生回弹力,使牙齿发生相应的移动。
02
牙齿移动的原理
牙周膜:牙周膜由胶原纤维组成,受正畸力作用会发生压缩和拉伸,此时,牙周膜细胞成分增加,这些细胞不断产生信号分子,活化更多的细胞参与到牙周组织的改建中,进一步促进牙槽骨的改建及牙齿的移动。
牙槽骨:牙槽骨是人体骨骼中代谢和改建最活跃的部分,在牙齿受力后,受压迫侧的牙槽骨发生吸收,另一侧则被拉伸形成新骨,这种旧骨的吸收以及新骨的形成会促使牙齿发生相应的移动。随着牙移动的进行,新骨不断生成,从而维持牙槽骨的正常厚度,因此,矫正后牙齿移动到新的位置,且不会发生牙齿松动。
03
复诊间隔与保持
牙齿不是一下就长歪的,牙齿矫正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来说,正畸过程中建议4-6周进行一次复诊,这是研究证明的牙周组织改建和修复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如果两次复诊时间间隔太短,牙周组织会因为过度加力而损伤;如果两次复诊的间隔时间太长,又会降低矫治效率。
前面提到,牙齿矫正的前提是牙槽骨具有改建能力。矫正后牙齿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牙槽骨及其周围组织的改建尚未完全结束,这时候的牙齿在新的位置上还不稳定,必须借助保持器来保持和稳定,保证牙槽骨改建的效果。
总之,牙齿矫正是个神奇的事情,相信大家经过正畸都会越变越美。
作者介绍
李旼劼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一室
主治医师
口腔正畸学博士
先后获得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学硕士学位,香港大学牙学院正畸学博士学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数篇,以及国际学术会议摘要多篇,参译正畸学专著《正畸中的生物力学》。从事口腔正畸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多年,擅长儿童乳牙列和混合牙列的早期矫治,以及青少年和成人各类错颌畸形的自锁托槽及无托槽隐形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