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防疫一线】专题报道一
发布时间:2022-03-15 18:30:54
3月12日,口腔医院响应省卫健委的的任务通知,紧急集合100名医护人员前往深圳支援核酸采样。3月13日傍晚,口腔医院100名核酸采样队员顺利完成两天的支援任务准备返程时,再次接到通知,于3月14-16日继续支援深圳核酸采样工作。
这次“疫情大考”中,口腔医院的医护人员临危受命,舍小我,顾大局,彰显了“南医大口腔人”的勇气与担当。
变化、电话与牵挂
消毒中心:李洪 护理部:侯雅蓉
3月13日,抵达深圳核酸采样的第二天,昨天还夸深圳的天气不冷不热,穿防护服不冷不热刚好,今天中午就已经是29度,才穿上防护服就感觉到汗水在慢慢地浸湿着衣物。下午五点,我同侯雅蓉主任、伍春蓉姐姐完成今日的采样工作,按照计划今天五点是回广州的时间,劳累感在即将回广州的心情中也少了许多。脱下防护服,侯主任才发现手机被工作信息“轰炸”了,100多条消息叮叮咚咚,未接来电的红色标志,一切都在述说着事情有变。
省卫健委发了新的通知,要求所有支援深圳的医疗队伍就地增加三天的支援。
侯主任马上跟医院领导进行汇报,医院领导给出指示:坚决支持抗疫工作,他们牵挂着每一位在深圳支援的医护人员的情况。黄治才书记,黄少宏院长、徐淑兰副院一一打电话、发信息询问大家在深圳的工作情况、生活保障,并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积极进行协商。作为医院中小小的一份子,也时刻被医院的领导关怀着、爱护着。
侯主任是我们这次出征的总领队,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3月11日晚上她得到通知,她即刻部署上级安排,凌晨一点多工作群内她还在细致的对支援人员进行排班分组,12日,出发前她一遍遍的核对人员,交代检测注意事项,在大巴车上依然和深圳的工作人员对接,安排着我们这一百人的食宿问题。
这些天换下防护服的她,不停地在打着电话。她开始在休息室打电话发信息,后来转到了室外;开始站着,后来靠着树,再后来便蹲了下来。晚饭后我继续去采样,八点多回来看着桌上匆匆吃了几口已经凉透了的盒饭,她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打着电话,路灯下她的身影显得尤为单薄,我忍不住拿起相机,记录下一位党员沉着应对繁杂工作的瞬间。
她的电话对接着医院领导、卫健委支援队的领导以及深圳市当地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她的消息发布着上级的决定、通知到我们支援队的工作群中;一个个聊天窗口与每一位队员沟通着困难该怎么解决。安排司机送有特殊情况的同事回广州、联系深圳当地的医院解决洗手衣不足的情况、健康码变黄去医院进行核酸检测并落实报告制度、支援人员的灵活安排以及回复群里一百人遇到的各种问题。
明天医院将派车来给我们送后勤补给的物资,各科室的护士长主任纷纷打电话给支援人员嘘寒问暖,着手准备物资,感觉恨不得把家搬给我们。
回酒店的路上,侯主任仍在不停地打着电话,传达着医院领导的牵挂。在夜晚丝丝的微风中,我们每一位支援队员都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意,有这样的一家人,真好!
愿疫情散退!愿山河无恙!
可爱的你们
护理部:侯雅蓉
3月13日,今天是来深圳第二天,医护人员已经被有序地分配到各个社区的核酸采集点处,开始紧张有序地进行采样工作。这期间有许多可爱的人,点滴的事,无不令我感动着,记下来与大家分享一二......
脚步不歇的“大管家”
深圳福田的益田社区是一个拥有着中心广场和十几万人口的大型社区中心,属于疫情封控区域,这里工作量巨大,采样点分散。黎庆芳护士长和廖阳阳医生带着他们组的15名医护人员主要在这个社区开展工作,医护人员的短缺使得每个采样点只能安排1-2名开展核酸采样。
黎庆芳护士长承担了整个社区的总调度和协调工作,她迅速与社区的工作人员建立联系,熟悉了社区的情况,成为了我们在这个社区工作的“大管家”。她了解每一位医护人员的需要,为大家准备好采样签,按五个一组细心分好……她把庞大杂乱的社区采样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当我去社区采样点查看的时候,远远地就看见她拎着物资袋,匆匆地穿行在各个采样点之间,她额头上密密麻麻的汗珠,着急的神情令人心疼。
检测大军“指挥长”
叶敏护士长一个人带领着另外一个50人的大组。她每天除了亲自去做核酸采样,晚上回到酒店还要统计整个大组的工作量,对接社区任务并对核酸检测工作进行优化安排。白天组里大大小小的各种事情协调沟通、汇报反馈,深夜对第二天的排班进行“排兵布阵”,让有限的人力,发挥最大的作用。
“我们组,服从安排”
3月13号下午是医院完成原计划两天核酸检测返程的时间,但当我们准备返程之际,支援队伍收到了继续留在深圳,开展新一轮为期三天核酸检测的消息,本来已经收拾好行囊,集合在返程车边的几个小组又马上折回社区投入工作。微信工作群内每个组长回复看似简单的“服从安排”几个字,背后包含着每一位医护人员克服种种困难:难以协调的预约患者,预先安排好的手术、没有换洗衣物、自身身体的不适、家里孩子生病……这简简单单的“服从安排”背后还蕴含着我们对深圳疫情防控的决心,以及对深圳人民大爱与奉献。
身兼多职的小伙子
消毒供应中心的小伙子李洪,不仅是我们支援队里边的体力担当,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这次支援深圳他也带着他心爱的相机,在检测之余记录每一位支援人员的感人瞬间。这些天他保质保量完成检测任务后,放下咽拭子,脱下防护服,顾不上休息就拿起相机记录着这里发生的点点滴滴,为大家拍照留念,制作视频,他是我们战“疫”前线的金牌摄影师。
冲在一线的“南医大口腔人”
番禺院区牙体牙髓科的护士长陈冬婕,核酸采样忙碌一天后,不给疲劳感留半点空隙,立即把社区送来的慰问物资,细心的按人数分成单独的一份份,静静的在酒店大堂等待归来的队员,第一时间送上物资补给;综合科的韦淑元在整个酒店的楼层里来回穿梭,她将自己多备着的洗手衣贡献出来,为大家提供舒服自在的工作服装;麻醉师康伟忍着颈椎病发作的痛苦,每天早出晚归默默无闻的工作在采样点上,不曾叫过一次苦;盘福院区的倪佳副主任和番禺院区的杨孝勤副主任在忙碌完后,第一时间陪在队员身旁,为他们加油鼓气,送上无私关怀……
还有很多的医生、护士,我甚至都叫不上名字,他们除了做好采样工作之外,随时随地见缝插针地为大家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深圳虽然疫情突发,核酸采样人数激增,但我能与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工作丝毫不觉得辛苦,因为我满眼都是感动,是我们能为深圳人民筑牢防疫之墙的幸福感。
来了,就是深圳人
番禺院区口腔外科:杨孝勤
三月是木棉花开的季节,本是大家踏青,自由自在放松的周末。然而新一轮疫情的反扑,我院在11日晚接到通知,100名医护人员将于12日再一次“逆风而行”,火速前往深圳支援核酸采样。支援队伍到达深圳后,服从当地社区工作人员的安排,前往各个小区进行核酸采样工作,按计划圆满完成了两天安排的任务,获得了当地社区工作人员与群众的一致好评。
原计划支援队伍是13日下午五点半在福田区石厦文化广场集合返回广州,开启新的工作。但在大家集合完毕准备返程之际,组长陈冬捷护士长接到通知后,问道“疫情仍在肆虐,上级需要我们继续留在深圳继续支援三天,我们有没有困难?”
“有的,明天开诊的患者需要改约”“没有换洗的洗手衣和内衣,家里的孩子需要安排。”一时间,现场炸开了锅,大家都在反馈着各自的问题。
“现在深圳需要我们,我们能不能克服困难?”
“能!”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到。
我们深知“疫情就是命令”,大家站在石厦文化广场的幸福之花雕塑下,各种打电话安排事情后重新背上行李,返回社区继续进行核酸采样工作。车辆行驶在熟悉的马路上,组长突然在路边发现了一个宣传语:“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一幕,触动了很多人。
是啊,此刻我们何尝不是深圳人。既然是深圳人,自家人就要一起克服困难。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途径,深圳人的幸福之花很快就会再次绽放。
▲ 深圳市福田区福保街道新港社区应急指挥中心
▲ 深圳市福田区福保街道新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 深圳市福田区石厦文化广场幸福之花
▲ 来了 我们都是深圳人
核酸采样中“四手操作”的新应用
牙体牙髓一室:王贺 叶敏
护理部:侯雅蓉
3月13日,牙一团队王贺、叶敏等四名队员接到深圳市香梅车间公气分公司的核酸采样任务。
这个四人团队在面对四百余名司机职工发车紧急,工作环境气温和防控要求双高的压力下,充分发挥南医口腔四手操作的传统优势,迅速摸索出“四手一台”的采样模式:将咽拭子的准备、采集与入管折断、盖好采样管等工作分离开来,由两个人配合完成。双人操作将动作分化,有效地解决了在扫码人员不足,采样台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将采样医护人力资源最大化,极大缩短受检人的等候时间,将采样量时效提高了约2.5倍。同时团队结合间断酒精喷雾的消毒措施,使每一位队员在工作时的疲劳度降低,舒适度提高,感控措施也得到落实。
在队员们紧密高效的配合下,打破了之前同等时间内采样量的记录,完成了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得到了公交总公司职工和党群中心工作人员的高度评价。
我们在“前线”挺好的
正畸一室:叶美容
3月13日下午收到医院紧急通知,要继续留在深圳支援核酸检测工作,我们正畸一室几个小伙伴都义不容辞地选择留在深圳与组织一起奋战。
首要面临的问题是原本两天的物资,要再加三天的支援,大家准备的个人换洗衣物、防护用品不够,怎么办?
——医院领导无时无刻关心着大家,紧急情况下,为大家申请特殊通道,给大家送来物资,送来温暖。
——科室强大的亲友团们从13日半夜开始至次日早上,都在为大家事无巨细地筹备着物资,满满的两大箱物品,承载着满满的爱。不仅如此还时刻关心着我们的家人,孩子们。我们在前线心无牵挂,专心抗疫,离不开后方的“给力”配合。
未来几天,我们几个小伙伴们会彼此照应着,配合医院、配合当地街道社区的工作安排,完成任务!做好防护,安全归队!齐心协力,共同抗疫!
愿疫情早日结束,大家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
愿山水无恙,人人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