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好故事 | “要让老百姓有一口好牙,能好好吃饭”
发布时间:2021-08-05 16:51:08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
牙体牙髓病科主任曾雄群
想让老百姓都有一口好牙
“我出生在湖南邵东县城下的一个农村地区,当时我们属于贫困地区,想要发展自己,就必须读书。”曾雄群起初只有铆足劲读书走出山区,至于学什么专业,并没有准确的想法。直到有一天,路边一位蹲着正艰难吃饭的大爷让他印象深刻,“他很干瘦,一头白发,咧嘴笑时一颗牙都没有。当时给我冲击力特别大,没有牙齿,饭都吃不香了。当下我就立志学医,要让老百姓有一口好牙,能好好吃饭。”
1983年,曾雄群被北京医学院(现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开始了北上求学的日子。1989年,毕业后的曾雄群回到南方,进入了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开启了他32年的牙医生涯。
目前,曾雄群所在的科室牙体牙髓病科是专门从事牙体疾病、牙髓根尖周疾病诊断、治疗,保存天然牙齿的临床专科。曾雄群介绍治疗项目主要包括: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外伤、牙本质敏感症、牙体发育畸形患牙的诊治。曾雄群朝着自己的理想迈得更近了。
疫情不停工 致力解决患者疼痛
“只要患者体温正常、出示绿码,我们都给病人看病,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新冠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是飞沫,作为牙科医生,给患者看病风险很大。但是,曾雄群告诉记者,他们并没有休息而是坚持上班接诊,“‘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这里是最基本的能解决患者痛苦的科室之一,所以疫情期间,患者也不少,我们也没有减少看病人数”。
与平日唯一不同的是,要穿好防护衣,戴着防护面罩、口罩等全副武装,“比较闷热,沟通时说话声音需要比平常提高音量,戴了面罩,看细节时也很难。”曾雄群回忆起那阵子下班后,通常衣服都湿了,嗓子嘶哑,而且眼睛出现酸痛感。
随着根管系统技术的进一步开发,患者的要求也多了,加之自我要求的提高,曾雄群坦言,现在的工作压力比以前更大了。随着牙体牙髓病治疗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和引进,科室围绕“微创、无痛”为主题,目前已经广泛开展的治疗项目有橡皮障隔湿技术、微创树脂充填术、显微根管治疗术、根尖囊肿摘除术等。
“我们每天可以接诊10~15个患者,一天最多算15个,一年能看完的患者相对来说很少。要把有限的精力用到普及预防上,治疗为辅。”1998年,曾雄群接诊了一位年仅18岁的女患者,检查后发现满嘴牙都出现了严重的牙周炎,需要全口牙拔掉。这个案例对他触动很大。此后,他对患者常说的就是:“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护好牙齿。”
何为好医生?“能把病人牙齿看好只是基本要求,还要把自己的一身技术传承下去,带出更多的好医生。”曾雄群谈到自己的理解。
人物简介
曾雄群,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科基地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届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口腔疾病防治》杂志编委、编辑。主要从事牙体牙髓病和牙周病的诊疗和研究。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年进入“岭南名医录”。2017年被评为“第三届羊城好医生”。承担省市级课题5项,撰写论文5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
来源:新快报
采写:新快报记者 高镛舒
摄影:新快报记者 陈昆仑
原文链接:“要让老百姓有一口好牙,能好好吃饭”